社区是开源运动的重要环节,中国开源社区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开源运动的现实情况。能够通过参与开源参与到最前沿的技术开发,将会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重大机会。
自1991年Linus Torvalds将Linux贡献到开源社区到现在,包括Linux在内的开源软件覆盖了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桌面环境、教育、办公、安全、文字处理、数据库、中间件、应用和娱乐软件等几乎所有软件类型。
在开源领域最大的发布平台代码锻造上,每天都会有几百个开源项目加入到代码锻造、每天都有几十万的用户访问和下载开源软件,这反映了开源运动的蓬勃发展。
此外,各大公司也都对开源运动青睐有加。英特尔重金注入JBoss、SugarCRM刚刚开张就获得200万美元外部投资、RedHat捆绑Jonas、MySQL蚕食数据库市场获利等开源利好事件在层出不穷。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地区,也都纷纷出台支持使用开源软件的规定和政策。
一时之间,开源软件仿若无处不在。
开源软件本身是简单的,它无非是公开了源代码的计算机程序而已,它在电子计算机出现的同时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开源软件运动的内涵却是博大精深的,因为它上关人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和自由等法律和伦理学范畴,中跨经济学、管理学、自组织行为学等多个学科,下涉信息技术处理、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方法等众多技术专题。
信息产业对中国的影响已经足以左右国家经济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中国IT企业在核心系统软件和核心硬件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
因此,能够通过参与开源参与到最前沿的技术开发,将会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重大机会。
开源传入中国
开放源码何时从国外被引入中国已不可考。最初的时候,有部分国外留学人员回国时,用大包小包的软盘装载了从诸如赫尔辛基大学、麻省理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处拷回的Linux发行版。
由于当时的Linux资源极其溃乏,使用者也数量稀少,整个中国Linux界在当时充斥着DOS汉化气氛中的IT业内就象一个无助婴儿,只有在如清华、中科大等极少数高校中和一些科研机构内才有少数的拓荒者在默默地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这个时期大致过程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1997年,而这个时期结束的标志认为是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自由软件研究应用发展分会的成立。
“衣食足而知礼仪”。中国的程序员为生计而奔走,生存压力让很多能够从事开源开发的程序员对开源的参与仅仅停留在关注层面。不过,即使这样也有一些顶着生活压力、坚定不移地办开源社区、搞开源项目、普及开源文化的志士。
1997年6月17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自由软件研究应用发展分会在北京成立,同时中国自由软件库(freesoft.cei.gov.cn)建立。这个网站的新闻组是当时国内最具技术水准和研究气氛的自由软件交流基地,主要支持专家是在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的宫敏博士,管理员则是国家信息中心的张鹿,吸引了大量的对开源有兴趣的开发人员和工程师。并且由于是参加的人员都比较纯粹和技术,论坛的帖子和回帖的质量都非常高。事实的发展也证明,那个时候的活跃者,后来大多成了现在国内自由软件界的主力人才。
与此同一时期,另一个国内自由软件爱好者的聚集地水木清华BBS的Linux版也在不断激荡起自由的浪潮。
清华BBS上的Linux版对于中国自由软件发展的主要贡献是在中国最早提出了建立中文Linux计划,这个计划由homer提出倡仪,并由dfbb、eric、olly、macaw(均为网名)等人共同支持,于1997年5月5日首先在位于常州的一台服务器上建立,域名为clinux.ml.org。
后来,homer改名为ppyy,并在奔腾(bentium.net)网站工作,创立了国内现在知名的新闻组服务news.cn99.com。
而共同创立中文Linux计划的dfbb则在以后进入了TurboLinux公司,并与陈向阳、于明俭共同开发了Zwinpro中文外挂平台。
除了这些交流平台外,中国第一个专门销售Linux光盘的站点也于1998年在保定热线上开通,它的创立者是位于邯郸的宿宝臣。
宿宝臣通过相关渠道从美国cheapbyte公司购入了正式的Linux发行版光盘,然后通过邮购的方式,用尽可能合适的价格、丰富的品种、及时的供货,为中国Linux发展及时输送了开发人员最需要的“弹药”。
然后,从1998年的年中开始,我国渐渐地产生了一些开源社区组织,这其中包括上海的Linux User Group、北京Linux俱乐部、南京LUG、中国JavaUnion等,也都吸引了大量的开发人员参加,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