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IBM陆续收购了一系列中间件厂商,使中间件成为了企业IT架构的核心,也让这些客户们认识到软件的重要性;IBM还陆续收购了一些知名的软件,比如Lotus,比如DB2,软件开始硬件并驾齐驱;高潮发生在2004年IBM将PC业务卖给联想,此事件简直就是个标志,标志着属于硬件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IBM成功地摆脱硬件厂商的印象,变成一家信息服务提供商。
可能过不了很久,会有更多的企业试图修改自己“硬件厂商”的烙印——硬件固然重要,软件则更必要。
除了产品例行的更新,在性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硬件难免进入价格战。在高端硬件领域,价格战也曾经成为主流手段,戴尔的机架服务器曾经就利用价格战侵入相当可观的市场。然而,一个价格战占据主流竞争手段的市场,显然是不成熟的。价格优势虽然是打开市场的有效手段,但过度的价格战会使整个产业的利润日益微薄。
我们并不能因为客户们得到更低价格的产品,就认为价格战是一个好的手段,它正在把这个市场变得无趣。
与此同时,看看这些软件厂商在做什么。
甲骨文堪称这个星球上最慷慨的兼并家,在过去的三年里,他们已经花了300多亿美金收购了仁科、JDE以及Siebel等数十家应用软件厂商,而曾经著名的硬件厂商Sun在不久前74亿美元就把自己卖给了甲骨文,这个价格还不如甲骨文2008年以85亿美元收购的BEA,不禁令人唏嘘。
如果甲骨文没有通过Sun获得Solaris的话,微软是唯一一家打通了应用软件、操作系统与中间件的软件厂商。它从操作软件出发,推出协同软件和数据库等中间件产品,继而收购一些应用和刮玻璃软件厂商,打通软件业的障碍。
而我们的硬件厂商在做什么呢?Sun被收购;戴尔也好似已经遇到了瓶颈,高端市场好像总是很少提到它;IBM是一个“巨无霸”,现在也极其不情愿被称为“硬件”企业;139亿美元收购来的EDS早盖过了惠普硬件的风头……
幸运的是,人们现在还愿意谈论硬件的性能、Top500、Spec测试,不过请相信,软件巨头们的时代快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