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统媒体
推进社会进步的最佳组合
喻国明也参与了这个分析,“三分之一的议程由民间的草根设置,另三分之二才是政府设置的,网络自创了从无到有的很重要的空间。”
“传统媒体传导的是主流的价值观,受到尺度的限制约束,而民间草根则从自己的价值角度出发,体现出了自己的关怀、关注视角,”他说。
徐宝宝事件后期,传统媒体密集关注,又以专业性体现了自身的优势:呼吁成立第三方调查、调动自有的专家资源对事件进行全面剖析、并进而提出了第三方调查制度化的设想。将公众引导至更具建设性的思考方向。
“传统媒体和网络的互动非常重要,是推进社会进程的一个有益组合,由网络爆料,传统媒体跟进,网络媒体再次评论,传统媒体再跟进……这个过程是将事件进行深度剖析的过程,也是将争议推向理性的过程,”方兴东说,他是博客中国的CEO,被誉为中国的“博客之父”。
中国社科院的专家们盘点了一年的网络舆情:“根据对五大门户网站热点事件跟帖数量的统计,跟帖过万条的热点事件有5个,分别是:湖北巴东县邓玉娇案、重庆打黑风暴、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上海交通管理部门“钓鱼执法”、网瘾标准与治疗。”
《社会蓝皮书》分析,“这些热点事件主要涉及公民权利保护、公共权力监督、公共秩序维护和公共道德伸张等一系列重大社会公共问题,体现了广大网民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
网络和传统媒体的结合,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舆论生态。
《社会蓝皮书》认为,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反应提速,从中央到地方初步形成了政府对网络民意的监测、反馈和吸纳机制,并把网络举报列为党纪、政纪和司法监督新渠道。
这个渠道的形成,实质上使得媒体和网络的生存空间都被放大。网络监督因屡获“胜利”使得网友们乐此不疲,而传统媒体又因网络舆论的迅猛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度。
这个过程里,受益的无疑是公众,他们的知情权在这个既竞争又合作的媒体组合中被大大增加。
政府部门在应对中体现的政治文明,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彰显。
明年的《社会蓝皮书》
怎么写网络?
在最早的《社会蓝皮书》里,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们也流露出可爱的一面。他们在2008年选出了网络流行语,排行第一的就是“囧”。
而今年对网络的描述则严肃得多,将之形容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意图表明网络作为一个独立媒体,以及与传统媒体的结合互动已深刻介入了中国的社会生活。明年专家们会在《社会蓝皮书》里怎样评价网络?
记者未能联系到社科院的专家们作这个预测。方兴东对明年网络的预估是,网络科技的即时化将推动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并在舆论引导上发挥更加主动和深刻的作用。
“回头看,BBS向博客迈进的一步,实质上把网络推到了今天的地步,即传达民意的即时与广泛,”方兴东说。
很多人不理解,同样是在网络上发表观点,BBS与博客有何区别?作为将博客这一形态在国内发扬光大者,方兴东解释,“BBS像以前的生产队,博客就是分田到户了,BBS是以中心话题聚集了人气,而博客则是以个人意愿为主导,更具个人特点。”
事实上也是这样,以前在各个BBS删除帖子就能成功引导舆论,但现在就要在成千上万的博客里逐一清除。“这是从2005年、2006年开始的博客之风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网络舆论对社会重大议程的作用在不断增强。”
“及时通讯现在仍未普及,发展空间巨大,整个网络生态势必将再次发生改变,”方兴东说。
而今年的《社会蓝皮书》也指出了这个方向:网络结合手机成为最强舆论载体。
“有线载体(互联网)和无线终端(手机)结合,网友通过手机能够进行更为便捷的信息传播,而且不限于文字,还可以将现场拍摄的图片、视频上传。”
这一变革因为有了微博的出现而更加突出。
“微博客可通过手机或网页登录,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次不超过140字。在微博客上跟从的网民,无须对方同意。而有影响力的发布者对网民的感召力极强。”
《社会蓝皮书》指出,与西方微博客多谈论网民日常起居不同,中国微博客强烈关注时事。网民通过“跟从”链接而形成的微博客群落,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时政新闻平台和论坛。由普通网民临时客串的“公民报道者”,可在微博客上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
专家们认为,手机加网络的组合成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
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不仅有生活的便利,以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发展,将深刻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更是民众参政和民意集散的平台。
网络,早已不是年轻人的时髦玩具。(言科)